首  页  |  茶业资讯  |  绿茶企业  |  供求信息  |  展会信息  |  机械茶具  |  茶与健康  |  茶艺茶道  |  绿茶产地 |  广告服务 
信息快递
 
    茶与健康     
    行业标准     
    茶艺茶道     
    绿茶产地     
    展会信息     
    茶业资讯     


聚焦“贵州绿茶”品牌建设!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绿茶网     发布时间:2021-8-1 16:39:56   阅读:1692

 

2017年,农业部颁发了全国茶叶类唯一一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证书,并冠以“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独特品质特征。“贵州绿茶”获得并成为全国茶叶类唯一一个省域国家级农产品登记保护产品,维护好、塑造好、使用好“贵州绿茶”这块贵州茶产业共有的金字招牌,以品牌建设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贵州茶产业从大省向强省迈进的重要任务。

贵州茶源远基实,充满自信

“世界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起源于贵州”,从古茶籽化石到分布广泛的古树茶,一一例证贵州是茶源地的判断。1980年,贵州省野生茶树资源调查组对晴隆县野生茶树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发现了之后被鉴定为迄今为止唯一一枚距今164万年前的四球茶茶籽化石。

贵州古茶树蕴藏量大且分类多样,是我国野生乔木型和灌木型古茶树保存最多的省份之一,早在1939-1940年间,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后,青年茶叶专家叶知水、李联标在务川县老鹰岩及新庄一带发现了大批野生大茶树,开启了中国茶学家对贵州古茶树的首次调查研究。1952年,育种专家刘其志开展了贵州第二次野生古茶树的考察,并着手启动了后来成为国家级茶树良种的黔湄419、黔湄601的选育工作。2016至2017年,贵州省第四次古茶树调查研究查证,全省9个市(州)38个县(市、区)有古茶树近120万株,其中相对集中连片1000株以上古茶园50处,树龄200年以上古茶树15万株以上。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保存了独一无二的优质茶叶基因,针对古茶树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进行资源梳理,建立了古茶树种质资源库,为之后茶树繁育提供方向,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奠定资源基础,为我国农业文化继承、功能拓展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截至目前,省农科院茶叶所收集种质资源2826份,排名全国前列,贵州成为重要的世界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之一。其中,已建成黔茶系列母本园665亩,苗圃1609 亩,新植茶园5.5万亩。截至2020年底,黔湄601、黔茶1号、都匀毛尖种、石阡苔茶、贵定鸟王种等黔茶系列品种种植面积达95万亩,占比提高到13.5%。

贵州茶产业发展与时俱进,提出“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 发展战略思路,从守住第一的面积和茶叶质量安全,到创新品牌,唱响世界茶的源头在中国、中国茶的源头在贵州,最后确立贵州茶在中国茶行业的地位,无不彰显高质量发展贵州茶产业的自信和底气。贵州茶产业发展是一座“金字塔”。跨越百万年时光的茶籽化石如同塔尖上的最璀璨的明珠,照耀着贵州茶山星罗棋布的上百万棵古茶树,折射出近三千种古茶树种质资源,构成了“金字塔”的中坚力量。稳居全国之首的700万亩茶园,夯实了贵州茶产业这座“金字塔”的坚实基底,支撑着贵州从茶产业大省向茶产业强省不断迈进。

贵州茶得天独厚,绿色本底贵州地貌格局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100米,茶区主体居于北纬27°左右。受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达1200毫米,年均气温14℃,森林覆盖率61.5%,处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是茶最为理想的生长之地。

纵观全国乃至全球茶叶主产区,贵州是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三个适宜种茶制茶条件的茶区。如果说满足一个条件可称之为“铜”,两个条件为“银”,三者兼具,是种茶制茶弥足珍贵的“金”,可谓贵州种茶制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对此,我们报之以做坚守“干净茶、生态茶、安全茶”。敢为人先,在全国率先提出“宁要草不要草甘膦”,采用欧盟标准,全面禁止除草剂和水溶性农药,茶园禁用农药在国家要求62种的基础上提高到128种,提出28种日本、摩洛哥等出口市场的禁用农药。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实现“以草抑草”“以虫治虫”,茶园生态系统生态生态环境连年向好。

如今,贵州47个茶叶主产县茶园均建立了来源清晰、去向可查的可追溯系统,在农业农村部和省级开展的茶叶质量安全抽检中,贵州茶连续10年合格率100%。2018年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持续高位推动茶产业,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强化部门合力、强化资源整合,贵州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是脱贫攻坚及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全省投产茶园面积增加至77%,茶园面积、产量、产值进入中国茶行业第一方阵。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数量增加165%,清洁化生产线增加151%,总产量增加141%,总产值增加205%。贵州茶走出山门、走向世界。市场拓展倒逼产业链上游建设标准化、清洁化的生产线,培育专业化、生态化、集约化的生产基础。省外贵州茶营销网点增加110%,出口增加1866%。省农业农村厅每年检测茶样约1000个,农残与重金属100%合格。2020年,贵州茶产业发展逆势上扬,茶园面积700万亩,稳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43.6万吨、产值50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11.7%,出口达2.1亿美元,已成为贵州第一大出口农产品。今年上半年,茶叶产量27.1万吨、产值45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63%、19.69%,顺利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贵州绿茶”品牌培育,未来可期以“贵州绿茶”为引领,贵州茶的品牌破局之路愈走愈宽。近年来,《关于建设茶业强省的实施意见》《贵州茶产业发展条例》等相继出台,明确提出将“贵州绿茶”树立为全省绿茶公用品牌。2020年“贵州绿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贵州绿茶”成为大湾区最受消费者喜爱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以来,致力于打开“贵州绿茶”品牌破局之路,“贵州绿茶”率先走进东北、华北、西北“三北”目标市场,以提升改造黔茶销售门店为切入点,“贵州绿茶”在北京、上海、济南、沈阳等重要节点城市的茶城、购物中心、景区纷纷亮相。

在龙洞堡国际机场、高铁贵阳北站、贵阳地铁、高速公路、等省内交通重要窗口,以及贵阳市主城区的城市大屏,统一设置的“贵州绿茶”宣传广告牌以及公益宣传广告集体“刷屏”,也不断刷新南来北往人们的认知。“贵州绿茶”在全国知名度、影响力的极大提升,促进“贵州绿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加速形成。同期,以打造西江景区茶文旅示范为切入点推进“贵州绿茶”进景区、进酒店、进服务区,创新新茶饮、新茶俗,合力激发“贵州绿茶”新的时代活力。

“十四五”期间,贵州茶产业将围绕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高品质绿茶中心、全国茶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最大高标准茶园基地、全国最大茶加工集聚基地、全国最大茶产品出口基地“一心二区三基地”的发展目标,实施好品牌培育、市场拓展、主体培育、加工升级、基地提质、质量安全、创新引领、文化添彩、融合发展“九大工程”,筑牢贵州茶产业在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地位,构建更具贵州特色、贵州风格、贵州气度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品牌培育作为茶产业十四五发展第一工程,将进一步聚焦主打品牌,让“贵”字号风行天下。我们坚信,“贵州绿茶”作为贵州茶共同共有金字招牌,不仅是微观意义上的一片绿叶,根本上是彰显贵州茶干净、安全、生态的绿色本底。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要坚定不移地突出“贵州绿茶”的内涵。“贵州绿茶”不仅指常识意义上的绿茶产品,核心是贵州产出的绿色、生态、干净、有机、安全的茶叶,“绿”是贵州茶叶的本质特征。要在“绿”字上讲好故事,做好文章。在贵州绿茶中找共性,在全国绿茶中创个性,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以“贵州绿茶”地理标志规范使用为抓手,全年“贵州绿茶”地理标志用标企业要达到800家,用标茶品要涵盖各主要茶类。进一步加大“贵州绿茶”品牌推广力度,统一品牌形象与对外宣传,以“贵州绿茶”+区域主要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模式打造我省茶产业品牌体系,让“贵州绿茶”真正活起来、统起来。既能形成聚焦、迅速提升影响力,又能让消费者提高辨识度、彰显贵州优势特色。大力推动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加强对区域公用品牌的监督规范管理,着力理顺区域公用品牌产权关系,组织区域公用品牌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支持企业培育品牌、注册商标,明确企业品牌定位和形象标识,传播好品牌故事,进一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干净黔茶,全球共享;“贵州绿茶”未来可期;贵茶相伴,终生无憾。茶叶是多彩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茶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四个新”为引领,“两山理论”为指导,“产业富民”为目标,着力做优茶品质、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拓展茶市场,促进茶产业规模、品质、品牌统筹协调高质量发展,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向波 伊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申请   

黄金芽茶叶 日照茶网 黄页网 聚养网

Copyright © 2006-2008 WWW.CNLV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山东东方太阳律师事务所  电话:0633-8922114、13863387797
Email:rz96114@163.com    鲁ICP备100168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