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祖先茶业 如今面临许多考验
来源:中国绿茶网 发布时间:2020-9-24 14:38:07 阅读:1275
“无茶却富于茶”。明清时期,由山西商人开拓并主导的一条“南北纵贯中蒙、东西横跨欧亚大陆”贸易大道,以茶为媒,曾一度垄断对俄茶业贸易。一片小小的“东方树叶”,与时代命脉相交织,书写着茶路晋商起伏跌宕的必然与偶然。
回看晋商万里茶路与中国茶业构架,风云数百年,茶业市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祁县商人是我国清代商界一支劲旅,而渠氏是祁帮商人中资产最大的一户,他们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更是最早涉足武夷山的晋商家族之一。
据资料显示,晋商渠氏始祖渠济,远在明洪武年间就带着两个儿子往返于上党、祁县之间贩运土特产,之后在祁县落户,世代经商。到第十四世渠同海(1723—1789)时,加入北上贩茶的队伍,并在包头开设“长源厚”商号,所经营的商品中,主要就是粮油和茶叶;第十五世渠映潢设长源川、长顺川两个大茶庄,从两湖采办茶叶,创建了行程万里的驼队,运茶到蒙古和俄国。
因茶而兴 又弃茶而去
时代的烙印下,渠氏家族命脉里不仅深藏“兴衰”玄机,更多了几分家族性格色彩。
渠家因万里茶路的兴起、兴盛而达到其创富的顶点。鼎盛时期,渠家在老家山西祁县住宅便占据了祁县半个县城,时称“渠半城”。东家、大掌柜、伙计……一声声走嘞,输送着茶的产业链。
在社会形态与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时,晋商鼻祖们开始纷纷退出茶叶产业,渠家人却坚守到最晚。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当时政策、营商环境、社会现状,渠家茶业逐步退出人们视野正式宣告结束。
渠家做茶,没有坚持。渠氏家族后人也大多投入到了政府机关、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更令人婉惜的是“长裕川”品牌也在多年前被广西的外姓公司注册了商标。
渠雪玮是渠家第二十一代孙,这次他带着一份特殊使命来到武夷山市下梅村。2016年,全国渠氏后人成立了渠氏宗亲会,总部设在晋中祁县,并萌生了保护渠家传统文化的想法,传承与发扬家族老字号品牌“长裕川”。
曲线救“市”迎难而上做“渠家茶”
2018年,已经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渠雪玮,开始着手渠家茶产业的打造。做茶生意的初心很简单,想要拾回渠家祖先们的主业,让“茶业”不要断层。然而,时过境迁,当他在太原开设茶店,搭建茶业平台时,心里也犯起了难。
对比渠家鼻祖,如今的渠家后人做茶业,没有“茶山可立”,没有过硬的茶技,做茶之心与做茶现状形成强烈的反差。
同时,茶市呈乱象,鱼龙混杂,五花八门。茶商制茶也是百花齐放,从古法手工制茶到机器批量加工,从山头议价采茶到客户定制茶,从骆驼、马、驴的运输到生产基地直邮、快递的转变,消费者饮茶的习惯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茶泡,而是玩出更多层次。
我们为什么不能传承“茶文化”?做生意不怕晚,就怕等。在渠雪玮看来,晋商生意经的核心关键词离不开“尝试”,敢为天下先,就是要敢去尝试。
渠雪玮一边解决要回商标的事宜,一边开始曲线救“市”,以安化黑茶为主打,迎难而上率先做起了“渠家茶”。通过咨询专业人士,查找相关资料提交申请,2019年,渠雪玮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长裕川”注册商标连续三年不使用撤销申请的决定》通知,这意味着渠家后人终于拿回了“长裕川”品牌。
再续茶业 重现辉煌并不容易
背负着渠家后人的名号,重拾品牌,再跻身做茶业,渠雪玮面临的考验有许多。他表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渠家文化也源远流长,至今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渠家茶业既要复兴,便一定会坚持到底。茶业也许做不起来,但是茶文化却可以做下去。
2019年的山西茶博会上,渠雪玮带着渠家茶亮相,并专门请人表演,朗诵“渠家大院”。
当前,他们做茶业还没有做到渠家祖辈们的极致。同时,现在茶业市场竞争很激烈,处于供大于销的状态,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必须注入品牌故事和创新方法。如何把渠家茶业做到品牌化、品质化、现象级,成为渠雪玮所思考的重点。
未来,他将继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秉承渠家家训,共同深耕茶叶的生产与制造基地。同时,也将探寻把茶叶做成中国“咖啡”的可能性,给茶叶注入科技的能量,萃取无杂质茶冲,以中青年、白领一族、出差一族等为消费对象,保留茶的品质、茶的味道、茶的营养,并以便捷、便携、便利为主。山西晚报记者 孙佳森 赵琴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