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称安化茶叶以高家溪马家溪为好
来源:中国绿茶网 发布时间:2020-1-5 13:21:45 阅读:2334
很多人认为 “安化茶叶以高家溪、马家溪为最好。”是著名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陈椽教授最早提出来的,通过查阅史料,实际上最先提出来的并非陈椽教授,而是知名茶人彭哲干。
说陈椽提出来的理由是在他1979年主编的《制茶学》第八章“黑茶”中有这样的论述:湖南黑茶产地始于安化。据记载,光绪年间,安化年产黑茶7000至7500吨。而安化黑茶最早产于苞芷园,后转至资江沿岸的鸦雀坪、黄沙坪、酉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为集中地,品质则以高家溪、马家溪为最好。书中还写道:花卷净重36千克,折合老市称一千两,故又名“千两茶”。采用高、马二溪(高家溪、马家溪)的优质黑茶,精工细制,品质优异,最盛时期年产3万多支。
其实,早在1962年,彭哲干将其参加湖南省志编写时收集到的茶叶方面的史料整理成《湖南茶史资料》,在《茶叶通讯》杂志上连载。1962年第5期专题介绍黑茶产制时,他提出来:黑茶在安化经营,最早在苞芷园,因地域狭小,先后转移到边江、鸦雀坪、黄沙坪、酉州、江南、小淹等地,而以江南最集中,品质以高家溪、马家溪黑茶最著名。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提出安化茶叶品质以高家溪、马家溪为最好的文字记录。
这一说法,在1974年被朱先明等人组成的湖南农学院园艺系制茶教研组编进了《茶叶制造讲义》一书。在该书的第五章《黑茶制造》中沿用了这一说法:安化黑茶,最早产在苞芷园,后转至资水沿岸的鸦雀坪、黄沙坪、酉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为集中地,品质以高家溪、马家溪黑茶最著名。朱先明教授等人照抄了彭哲干的提法,没有做改动。
后来,朱先明教授参加由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主编的《制茶学》一书,担任该书第八章黑茶的撰稿人,他依旧将彭哲干当年的论述写进了这本《制茶学》。于是,人们认为《制茶学》是陈椽教授主编的,那么以为“安化茶叶以高家溪、马家溪为最好。”也是他提出来的,实际上这是误解。
彭哲干又名彭哲汉,曾任民国时期湖南省建设厅茶贷课长等职,撰写的《湘茶发展动向》在湖南省《国民日报》和衡阳《力报》分别刊登发表,编写过《湖南茶叶生产发展规划》,解放后,在《茶叶通讯》等刊物发表过不少文章,是知名的茶人。汪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