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茶业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光彩 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中国绿茶网 发布时间:2019-7-18 15:53:55 阅读:1494
近日,在我市组织召开的2019年乡村振兴路径探讨协商民主座谈会上,各民主党派、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茶产业近年来所取得的发展和进步给予肯定,一致认为茶产业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扩大就业的民生产业。在助力茶区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茶产业带动作用明显。
为此,记者展开采访……
美丽乡村的助推器
在蓝天碧水之间,一列列的深碧色茶树带绵延向远方。近处,几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踩着单车在自行车道上欢快骑行;远处,几个衣着时尚的老太太披着纱巾,在茶山上优雅摆拍……这是近日,记者在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茶叶村茶园基地看到的景象。
“发展茶叶经济以前,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作支撑,不仅留不住人,村民的经济状况和村里的环境设施也不理想。虽然离武汉近,却没有什么吸引人气的东西。”黄荆塘村村主任杨浩说,2013年,该村制定了打造茶叶专业村的发展蓝图,举全村之力打造品种优良、生态优良的高标准茶园。
而今,黄荆塘茶叶村茶园面积达6500亩,形成“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优美景观,设茶叶基础知识科普园和文化长廊,集骑行、赏花游湖、采茶制茶、农事体验于一体,是全市百公里茶叶走廊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咸安区美丽村湾建设示范村。该村2016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9年获评“中国最美茶园”。
黄荆塘村因茶而变美,因茶而发展。
这样的例子在我市可不少!卓尔文旅集团投资5.4亿元在赤壁万亩茶园打造俄罗斯方块小镇;通城县完善九井峰茶叶基地和锦山基地茶场基础设施,推动茶园观光;大幕乡让茶叶与樱花联姻,打造东源茶叶樱花旅游项目……每年春季满园茶叶开采之时,这些茶基地都会吸引大量周边市民去园子里转一转,多呼吸几口茶叶特有的芬芳。
据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文介绍,将生态茶园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融合,可实现“园在山上、树在园中、茶在树下,远看是林园,近看是花园,细看是茶园”的美丽乡村效果。我市依托优质的茶园绿色生态,不断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大力建设生态茶园,打造茶叶专业村,使一个个茶区蜕变为美丽景区,成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强大助力。
脱贫产业的主力军
“借助茶业经济,我市一大批贫困的农民走上生活富裕之路。” 市农业农村局茶叶生产负责人说。据他介绍,一个成熟茶园能连续采茶30年,每年每亩茶园春茶和夏秋茶的产值超过5000元。新发展1亩茶园,3至4年丰产后,卖鲜叶收入能达到3000元,一户贫困户发展20亩茶园,年收入能达到6万元以上。同时,茶产业也能带来大量务工岗位,一个500亩的茶园,春茶采摘期需要80-100名左右的采茶工。一名贫困户平均每天采茶收入100元左右,采摘一季春茶,纯收入3000至4000元。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民心产业,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在通城县,湖北福人九井峰茶业有限公司与沙堆镇港背村村委会签署了《港背村扶贫产业基地建设协议书》,对该村60户贫困户进行产业发展扶持,确保贫困户每年额外增收不低于5000元。该公司总经理李伟松说:“公司的茶基地有2000亩,用工需求大,每年光采摘工资就要发100万元。在采茶大军中,主要以港背村等周边村的贫困户为主。”
“贫困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低,无一技之长。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种植、加工等方面操作简单,劳动强度轻,无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通城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生产负责人杜六甫介绍说。在该县,双狮茶业、霞光茶业等龙头企业纷纷吸纳贫困户融入茶业发展,近几年约助力2000多名贫困户实现脱贫。
在崇阳县,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葛晓峰、毛建华等一批浙江商人来发展茶产业。起初,当地老百姓的种茶热情并不高,后来在这几位浙江商人的引领下,全县掀起一轮茶叶开发热潮,该县高标准茶园在2015年实现井喷式增长,成长出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茶叶专业农民。
截至目前,全市茶叶产量达到5.4万吨,综合产值超过75亿元。赤壁市、咸安区荣获“2018年中国茶业百强县”,其中赤壁市排名第12位,茶产业成为我市农业产业致富主力军。香城都市报记者 陈婧 通讯员 杨雄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