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破解绿茶品尝时限“瓶颈”
来源:中国绿茶网 发布时间:2018-6-19 14:09:03 阅读:1461
宜昌市夷陵区萧氏茶业集团用科技破题,把茶叶品尝时限从1年延长至7年,突破了茶业发展中面临的“陈茶”瓶颈,让绿茶保质期短的千古难题迎刃而解。
萧氏茶业集团董事长肖勇说,6年前,萧氏茶业集团投入科研经费近600万元,跟绿茶保质期“较上劲”。公司技术团队经过5年时间技术攻关,一项名叫“蒸绿金”的“黑科技”于2017年成功研发出来,并申报了国家专利。
萧氏茶业“蒸绿金”的蒸汽杀青、揉捻、干燥、压饼、烘干等工艺,和传统绿茶加工没有什么不同,区别就在于对每个步骤时间、温度、湿度等进行微调。如何实现精准把控?这要归功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的援手。反复研究茶样品后,陈宗懋建议降低成品茶的含水率,这样可以抑制酸味,提高贮藏茶的品质。
经专家指点,萧氏茶业“蒸绿金”水分含量最终维持在≤3%,不仅达到了长期存放标准,茶香也很明显。而这一项的国家标准为≤7%。“蒸绿金”的问世,打破传统“六大茶类”的概念束缚,丰富了产品种类;同时,绿茶保质期短的千古难题也迎刃而解,让“陈茶翻新”灰色产业链无处遁形。
绿茶品尝时限长寿的秘密藏在萧氏茶业对传统绿茶加工技术的精准把控。在陈宗懋的帮助下,萧氏茶业技术团队通过改进工艺,让绿茶的内含物按照“设定轨道”变化:一年内,绿茶冲泡口感与新鲜绿茶无异;过了普通绿茶保质期后,口感逐渐转为红茶;存放5年至7年后,接近黑茶口感,而且比人工速成的发酵茶更加醇和滑爽,无苦涩味。
“我们要加快打造一个在全国领先的茶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高科技对茶产业转型发展的贡献水平。”肖勇说,茶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2015年11月,萧氏茶业集团牵头组建了湖北茶产业研究院,邀请陈宗懋院士担任名誉院长,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茶叶科研院所。早在2012年,陈宗懋院士就与萧氏茶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016年,该站获得国家级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
湖北是产茶大省,是“万里茶道”的源头,“茶圣”陆羽的故乡。在肖勇看来,湖北亟须打造一个在全国领先的茶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能够运用全国乃至全球通用标准,从品种、品类、品牌、工艺、标准、市场等方面,整合资源,加强对湖北茶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前瞻性研究,提高科技对茶产业转型发展的贡献水平。
始于一域,带动全局。围绕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宜昌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推进茶叶品种改良,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大茶叶良种繁育力度的指导意见》,不断优化茶叶品种结构。鼓励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加强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系统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和集成技术创新,加快完善现代茶叶科研技术体系。同时,宜昌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全面推动名优茶生产标准化,示范推广茶树机采鲜叶,绿茶、青砖茶、红茶清洁化连续化加工及“煤(柴)改电(气)”集成技术等,不断提高宜昌茶叶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
宜昌是全国知名的“橘都茶乡”“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国传统三大红茶宜红茶的主要原产地,是农业部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如今,宜昌正以打造“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湖北第一”的茶叶主产区,加快实现“国家标准化茶叶示范区、中国茶产业高新技术集成基地和现代茶叶强市”为目标,全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新网湖北新闻 (张国荣 向清华)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