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株茶带富一个村
来源:中国绿茶网 发布时间:2017-8-14 16:42:34 阅读:1358
茶艺师取出一小包黑里带白的茶叶,倒在玻璃茶杯里,注入开水,茶汤很快呈现深红的玛瑙色。紧接着,她将茶汤放入冰箱中,一会后取出,茶汤居然变成了咖啡一样的褐色。随后,她把这咖啡色茶汤杯放在大玻璃器皿中,向大玻璃器皿边注入开水,小杯中的咖啡色茶汤又变回了深红的玛瑙色。 这一幕,是记者2日在利川市毛坝镇飞强茶业公司看到的场景。茶艺师向珩介绍,这种茶会随水温变色、变清,因其泡成的茶汤在16摄氏度之下变得浑浊,故名“冷后浑”。记者端杯品尝,感觉涩中回甘,是典型的红茶味道。 见我们啧啧称奇,向珩解释道:这种茶叶中的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等物质成分含量多,温度高时溶于水,呈游离状态,故茶汤透明;低于16摄氏度时则缔合形成络合物,变成胶状,颗粒变大,产生凝聚作用从水中析出,故茶汤呈浑浊褐色。一旦加热,它又再溶于水,恢复成透明的玛瑙色。 好山好水出好茶。据介绍,“冷后浑”出自利川毛坝镇,绝无仅有。整个利川县,这种茶树只有400亩左右,年产量几千斤,市场供不应求。 飞强茶业公司看中了毛坝镇兰田村这处小盆地,具有水土含硒、种植生态环保等天然优势,在此建立了数千亩茶叶基地,其中“冷后浑”茶园250亩。 记者追根溯源来到兰田村,只见茶园满坡碧绿,村支部书记肖庭茂指着其中一片茶地说,这就是“冷后浑”茶树,与其他茶树的区别是它的叶片厚重,叶面隆起,叶中纹理鲜明,叶边缘呈锯齿状,枝条分散。
这一品种的发现,归功于恩施州茶叶专家黎自炎。上世纪70年代,他在毛坝镇夹壁村调研时发现了这种茶树与众不同,于是带回去化验,发现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比其他茶叶高得多,泡出的茶汤颜色随温度变化。之后,他将这株茶树保存下来,以扦插的方式繁殖,保持其遗传性状稳定。 兰田村以茶叶为主业,全村1148人种植茶园3160亩,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9000元左右。肖庭茂介绍,有户村民种了2亩“冷后浑”茶树,一年卖鲜叶3万多元。该村与飞强茶业公司联手打造红茶“利川红”后,效益日渐显现,名气越来越大,如今已被誉为“中国利川红第一村”。湖北日报讯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钟韵 吴兴福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