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来源:中国绿茶网 发布时间:2017-3-24 15:16:44 阅读:1189
绿茶产业是郎溪县农业特色产业。近年来,郎溪县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在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茶园品种更新、品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茶园管理粗放,茶树品种老化;二是茶园物种单一,生态环境欠佳;三是生产条件简陋,经济效益低下。与此同时,郎溪县茶业企业还存在各自为战,自产自销;自主研发能力有限,产品深加工不足,产业链不长,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规划引领,走绿色崛起之路。结合县“十三五”农业规划,引导绿茶产业布局向基础条件好、生态环境好的产区集中,向功能配套齐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研究出台加快绿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保茶产业发展高位推动,强势推进。加快探索农户、企业、银行三者之间产业化投入融资机制,切实解决茶叶经营主体资金短缺问题。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组、经营主体,组建统防统治队伍,推广生态调控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降低农残。逐步实行茶园投入品有效控制,重点建设茶产业良繁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逐步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市场管理体系等,确保茶园生态环境优良和茶产品质量安全。
二、突出结构优化,走科技兴茶之路。以创建省级绿茶出口安全示范县为抓手,加快绿茶出口基地及标准园建设,大力推广无性系优质高效茶园,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老茶园,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完善、适应机械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的茶叶生产基地。加快建立一批母本园、苗圃园和试验示范园,促进茶树品种结构的优化。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中国茶科所等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加大机耕、机剪、机采、机制等茶叶高效技术推广,提升茶产业机械化水平。结合新型农民工科技培训等工程,加快专业化职业茶农培训,形成茶叶良种良法到园、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突出龙头培育,走产业发展之路。选择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茶业企业,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培育茶产业甲级队,并发挥甲级队在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的领军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联合收购等方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抱团发展,开发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发挥茶叶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等在茶产业发展中的纽带桥梁作用。大力发展以茶业企业为龙头,联合茶叶合作社、茶叶专业大户、家庭茶场等,形成产业、要素、利益有机连接,推进茶产业联合体发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户通过托管、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茶园,或扩大黄魁、白茶等优质茶树品种的种植,探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茶产业集聚集群奠定基础。
四、突出宣传营销,走品牌战略之路。在品牌定位上,结合资源和市场需求,注重推广特色和差异化产品。在品牌塑造上,着力制定规范、扶优扶强,建议政府积极争取承办国家级或省级各类茶事会议,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北京、上海、深圳和合肥等茶博会。组织推广茶艺、茶游等活动,推动茶旅结合、茶文结合,实现郎溪县茶品牌与茶文化融合发展。在品牌管理上,通过组建和整合茶业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实行统一经营理念,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品牌形象等,确保产品质量过硬。在品牌推广上,引导茶业企业优化茶类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系列产品。鼓励有关茶业企业采取建立专营店、采用电商销售等方式,多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及茶叶高中低端市场,丰富和完善郎溪县绿茶的内涵和外延。郎溪县政协主席陈向阳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