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黔南州为了统一茶叶品牌,在“都匀毛尖”入选世博十大名茶的大好形式下,提出黔南茶叶只打造一个品牌——都匀毛尖。这一提议遭到黔南州一些县的反对,原因在于某些县的茶叶品牌文化底蕴比都匀毛尖要深厚,“都匀毛尖”要统领黔南品牌似乎还不够“资格”。 在贵州,这一现象黔南不是首例,安顺曾经出现过打“黄果树”还是打“黔绿”的问题争论不止,黔北是否统一打“湄潭翠芽”还是“凤冈锌硒茶”?铜仁地区是打“梵净翠峰”好还是“石阡苔茶”好?
“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如今在贵州撑起了一片天,这话毫不夸张。然而通过政府手段来解决品牌统一的问题,似乎有些困难重重。茶叶品牌没有大小之分,品牌的大小只能用市场来检验,品牌的发展只有通过优胜劣汰自然淘汰法则。然而自然淘汰是非常残酷的,在央视的《动物世界》栏目中,我们都看到过狼群袭击野牛的情形,跑在后面的幼牛、老牛、病牛最终成为狼的口中餐。但我们不能说这些幼牛、老牛、病牛反正都要被狼吃掉,何必还去奔跑、去挣扎呢?
茶叶品牌去留也是同样的道理。小的茶叶品牌也有壮大的机会,大品牌也难免力不及的时候,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天的强大不代表明天的辉煌。判官笔画押的做法,难免使一些茶叶品牌心气不畅或含冤离去。但是,我们的一些茶叶品牌也要看到自身的实力和前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也未尝不可信。优胜劣汰,自然淘汰是市场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