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本报推出“一个都不能少”扶贫系列报道,记者们深入一线,用脚步丈量了扶贫攻坚战的欣喜成果。
潘永辉的家在广西柳州融水县元宝山生态保护区的大苗山深处,近年来的茶叶产业经济改变了他和当地村民的生活。春节的第一天,潘永辉把包好的上等茶叶送到亲戚家中,他说今年的春节比往年过得更加热闹喜庆,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曾经
茶香也怕大山深
十年前,融水县元宝山生态保护区的村民曾陷入了贫穷的泥沼。地处大山深处,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和电力输送困难,使得村里的经济缺乏产业链的支持,农民的收获无法高效地转化成利润;常年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又给那里本来就靠天吃饭的农业经济雪上加霜。
2002年-2009年间,潘永辉夫妻俩在大山里带动村民们干起了“茶生意”。两口子勤勤恳恳采茶,年收入有了改善,还培育出优质的古树茶、笙鼓金毫茶等高品质茶叶,获得了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标志。
“政府引资后,一千多亩茶园全部开放,家家户户开始种茶。”潘永辉回忆说,好景不长,贩茶生意越来越不景气,村民们的心又焦急起来。
限于交通条件和经营能力,茶叶销路又成了大难题,当地市场被周边低端低价茶叶包围,江竹村的优质好茶遭遇“茶香也怕大山深”的困境。茶叶卖不出去,就不敢收茶青,茶青卖不掉,茶农也没有心思管理,上千亩的茶园渐渐消失在漫山的杉木林中。
出路
驻村书记发动校友帮“卖茶”
西北工业大学对口帮扶融水县和竹江村,派驻了县长助理马西平和江竹村第一书记史建强。
怎么把村里的茶叶卖出去,让村里的茶产业发展起来的难题,摆到了史建强面前。出差时,他带着茶叶推销;在微信群请朋友帮忙推广,样品寄出去很多,但收效甚微。史建强想到了让西北工业大学校友来帮忙支招。
2017年7月,柳州校友会来到江竹村。校友们对第一书记和贫困村的慰问和关心给陷入困境的江竹村茶叶带来一缕温暖的阳光。
柳州校友粟丰、苏志强,深圳校友张长林,北京校友邓沈鸿纷纷出谋划策,从营销理念、销售方式、产品包装等方面面对面、手把手教。柳州校友会秘书长和副会长定制了200份茶叶感恩老师和师兄师姐,为贫困村的茶叶做推广;校友邓沈鸿远在北京电话联系江竹村第一书记史建强,商量茶叶推广和提升包装。通过校友的接力帮忙,茶叶的销量也渐渐好了起来。
将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产业园
“我们的厂子发展得好,还要感谢我们村的第一书记 。”史建强给潘永辉的茶叶生意忙上了大忙。
史建强书记告诉记者,潘永辉夫妻经营的茶厂是利用村里原有茶树、茶园的基础发展江竹村的茶产业。现在不仅让校友带动推广扩宽销路,茶叶也从原来的纸质包装,变成了用具有当地特色、更为精致的竹筒来包装。
“去年一年的总产值到达了150万元,比前年提高了50多万。”史建强说,对于今年的销售额将会在200万以上,他和村民都充满了信心。
据了解,2015年底,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安排,广西融水县、融水县安太乡江竹村成为西工大定点扶贫县和定点扶贫村。史建强表示,接下来会将加强当地生态产业园,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让更多游客来到这儿感受原生态的魅力。
背景
西工大多地开展扶贫工作
据悉,西北工业大学还在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徐村建立扶贫工作队,开展扶贫工作。
驻村工作队坚持“一户一策”帮扶原则,重点分析每户致贫原因后制定帮扶措施。投入资金2.2万元资助7个贫困户养猪、养羊、养鸡等,为残疾人士开商店投入帮扶资金5000元,为5户种植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同时为村里贫困户争取无息贷款15万元。根据近期出台的产业扶贫政策和发展花椒产业的规划,徐村现已发展贫困种植花椒户26户。
去年,西工大投资4万元为徐村打灌溉井,改变了徐村灌溉的短板,在大旱之年帮助果农减少损失超过10万元。看到徐村变压器老化现象,学校投入2万元进行变压器线路改造,资助1000元帮助丰富村民娱乐文化。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四处奔走,争取到改造断头路500米道路工程款15万元,促进徐村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我们发展当地产业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孙华强是今年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告诉记者,想要让村民彻底脱贫就必须有经济产业的支柱,所以现在的目标就是发展有当地特色的农产业。
“我今年的新春心愿就是让大家日子过得红火起来,我也就开心了。”孙华强告诉记者。本版文/记者 粟裕 本版摄/记者 黑克